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锡林郭勒牛羊肉产业调研报告

按:为充分发挥我盟羊肉资源“纯天然、无污染、绿色无公害的优势,打造高端羊肉品牌,延长产业链条,使肉类加工企业向高、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盟行署邀请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一行,于2013年6月13至15日来我盟进行实地考察。该研究中心是国内唯一的肉类食品专业性研究机构,常设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我盟将依托双方优势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锡盟牛羊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带动全盟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的技术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肉类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本次调研主要深入到锡林浩特市和东乌旗,对东乌旗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及其研发中心、锡林浩特毛登牧场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以及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乌力吉副盟长、盟委宣传部、盟经信委、部分旗市经信局、各有关企业代表等就如何促进锡盟牛羊肉产业发展进行了座谈,并就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对制约我盟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现编发,供参考。


锡林郭勒牛羊肉产业调研报告

一、锡盟牛羊肉产业基本现状
锡林郭勒盟具有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条件,其中羊类在锡林郭勒盟主要畜种中占90%左右,优良羊种主要有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内蒙古细毛羊、察哈尔羊等。2012年牧业年度存栏牛羊等草食牲畜1300万头(只),出栏牲畜650万头(只),盟内加工活畜700万羊单位,生产牛羊肉9万吨左右。
全盟近年来牛羊肉产业化发展速度较快,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现有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2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77家,冷藏能力7.2万吨,速冻能力6800吨/日,日加工能力20万羊单位。现有肉类产业重点龙头企业3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自治区级14户,盟级19户。小肥羊、乌珠穆沁羊业、锡林郭勒肉食品、草原东方、沁绿等12家企业加工的羊肉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和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牛羊肉产品结构日趋丰富,已由过去单一的胴体肉、冻肉发展到目前以冷鲜分割肉为主的6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精深加工率达到45%以上。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
二、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发展定位不明晰,产业链条较短
调研中发现,虽然全盟已初步形成“屠宰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两大发展板块,但发展重点仍不够突出,立足于发展高端牛羊肉产业的战略定位不够清晰,高品质牛羊肉资源没有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有效体现,尚不能形成优质优价。牛羊肉产业链条仍然较短,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等环节在产业链中显得尤为薄弱,影响产业链的延伸,不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2、规模化程度低,带动效应不明显
目前,全盟企业分布较为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较差。虽然东乌旗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成为全盟牛羊肉产业重要的加工基地,其中也不乏类似台湾元盛集团等大企业的入驻,但整体而言,全盟牛羊肉产业仍未摆脱企业小而散,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的现状。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明显,不足以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锡林浩特毛登牧场食品加工园区发展目标和定位也需进一步明确,园区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仍需探讨,企业入园标准需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合理制订,园区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规划的具体方案仍需论证。
3、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锡盟地区很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不高,部分企业表示仍沿用30年前的技术装备,技术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全盟屠宰和加工业的发展。副产品加工利用受技术水平制约,利用方式及产品种类比较有限,大量牲畜皮、毛、骨、血等资源未得到综合利用,加工技术较简单粗放,基本停留在工业原料的开发上,对有效成分的增值利用处于初级阶段,缺少高、精、尖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无法充分体现。
4、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凝练
调研中我们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深度挖掘和凝练存在明显不足。无论是牛羊肉产品,还是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品,其产品定位不明确,品质缺乏科学支撑,产品宣传不能与市场热点相契合。例如,锡盟羊肉的品质特性仍未得到有效阐明,制约品牌战略的实施。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品市场定位不准确,企业对自身产品的功效和竞争力也不十分明确,如某企业研发的产品在食品、食品原料、保健品和药品间摇摆不定,产品宣传功效多而全,反而削弱了产品的可信度和竞争力。
5、品牌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宣传
从调研情况来看,牛羊肉产业品牌战略实施效果一般。我国北方对锡林郭勒羊肉有一定认知,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锡林郭勒羊肉”仍停留在区域品牌的层面。另外,品牌保护方面存在不足。截至目前,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尚未制定,原产地标识未得到广泛应用,尚不能起到保护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品牌优势远未得到放大。全盟各企业对“锡林郭勒牛羊肉”品牌整体形象的维护意识不强,存在为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损坏品牌形象的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1、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地方特色
   产业定位是完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的关键,是指导锡盟牛羊肉产业发展的核心。锡盟牛羊肉资源具有纯天然、无污染、绿色环保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肉质品质好,适合走出一条“以生鲜为主、加工为辅、副产物综合利用”具有锡盟特色的全面发展的产业化道路。通过全力打造锡盟优质牛羊肉源基地,充分发挥锡盟分散养殖、家庭放养的畜类养殖特色,挖掘与凝练产品核心竞争力,将锡盟牛羊肉产品“纯天然、无污染、绿色无公害”作为最大亮点和卖点,实现优质优价,打造高端羊肉品牌,保持锡盟草原畜牧业优势。
2、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中度
建议结合全盟产业发展现状,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做精“屠宰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两大板块,大力发展多种包装形式、适合多种消费模式的冷鲜分割肉产品、冻品。拓展和延伸牛羊肉加工环节,大力开发传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形成“制品加工”产业模块,支撑“加工为辅”的产业态势。同时积极打造物流、技术培训与服务等相关配套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中度。通过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运营模式的自我调节,逐步推动养殖模式由分散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屠宰方式由分散向集中方向发展。
3、加快技术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
针对目前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与研究机构展开充分合作,加强对牛羊肉产品的安全检测和监督,通过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为牛羊肉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强化牛羊肉品质评价和等级评定的研究,挖掘锡盟羊肉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链特色开展产品研发,丰富产品结构,深度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单头牲畜的经济价值;针对锡盟羊肉单季或两季出栏、集中上市的特点,研究冷藏、冷冻、解冻和冷链技术,充分保障产品品质;依托东乌旗研发中心建设,围绕产业链接续和地方特色做工作,带动全盟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为企业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研发人员。
4、丰富宣传手段,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利用平面、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手段,尤其是新兴媒体,提高锡盟牛羊肉的知名度。可以考虑将畜产品养殖及肉类加工产业与当地旅游产业结合,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使更多的游客见证锡盟畜牧产业绿色养殖和肉类加工安全生产过程,实现锡盟高品质牛羊肉的口口相传,实现肉类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双赢局面。运用好“锡林郭勒羊肉”这个地理标志商标,通过养殖方式、肉质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做好品牌的认证工作。同时,加大锡盟肉类协会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损害品牌的会员坚决清除出协会,保证食品安全,保护锡盟肉类品牌。
5、建设生态示范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锡林郭勒举世闻名的温带草原,是世界四大优良牧场之一,是我国第一个草地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牧区发展过程中必须继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区域牧草资源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控制畜牧业发展规模。在食品加工园区建设方面应根据产业链设计,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和资源承载力合理确定园区规模、结构及布局,根据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等合理设定企业入园门槛,努力打造生态示范园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