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百亿工程”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郑盟长在《内蒙古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督查组<关于全区实施“双百亿工程”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报告>的通知》(厅发〔2011〕75号)上的批示,现将锡盟“双百亿工程”推进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报告如下:
一、“双百亿工程”推进情况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内党发〔2011〕9号,以下简称《意见》)的安排部署,结合我盟“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锡林郭勒盟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的实施意见》,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年营业收入超五十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园区),到2013年底,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工业园区(开发区)达到10个,其中,超百亿元的达到5个,实现营业收入对全盟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分别是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音华能源工业园区、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乌里雅斯太工业区和黄旗工业园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1户,即大唐国际多伦煤化工有限公司。
(一)抓好园区运行,推进园区升级。1-11月,列入自治区《意见》的5个超百亿园区实现较快增长,锡林郭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生产企业87户,同比增加6户,完成营业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43.6%;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现有生产企业26户,与去年同期持平,完成营业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16.45%;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入驻企业21户,完成营业收入38.4亿元,均与去年同期持平;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现有生产企业34户,同比增加7户,完成营业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87.8%;黄旗工业园区现有生产企业62户,同比增加3户,完成营业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21 %。预计全年以上5个园区可完成营业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锡林郭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将率先迈入超百亿园区行列,分别完成营业收入105亿元和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4%和22.9%,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完成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4.7%,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完成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77.4%,黄旗工业园区完成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3.6%。
大唐国际多伦煤化工有限公司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25亿元,气化至甲醇生产线全面进入开车状态并于6月21日贯通流程,截止11月末生产甲醇9万吨,预计全年生产甲醇产品10万吨。
积极推动园区扩区升级,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了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和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升级为自治区工业园区的请示,并对这两个园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修编,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目前,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已取得自治区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厅和国土厅同意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的支持性文件,待自治区政府审批;自治区政府对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的请示已开始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二)加大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园区经济实力。列入自治区《意见》的重点培育的销售收入超百亿的5个工业园区入园项目79项,总投资102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1.5亿元,其中,投资超百亿的项目3项,百亿元以下五十亿元以上的5项,五十亿元以下十亿元以上的7项。目前开复工53项,开复工率63%,完成投资74.3亿元。其中,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园项目12项,总投资35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63.4亿元,开复工10项,开复工率83.3%,完成投资29.8亿元,主要项目有大唐东二号3000万吨/年露天矿项目、创源年产优质动力煤76万吨、煤焦油40万吨褐煤低温热解清洁生产项目、大唐国际年处理500万吨褐煤干燥项目等。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入园项目33项,总投资32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5亿元,开复工18项,开复工率69.2%,年内完成投资11.1亿元,主要项目有吉林昊融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年镍冶炼项目、中电投白音华年产800兆瓦太阳能级硅片及12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产业区入园项目16项,总投资235.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0亿元,开复工8项,开复工率50%,年内完成投资30.5亿元,主要项目有大唐国际多伦煤基烯烃项目、联邦物流园区项目。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入园项目13项,总投资189.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1亿元,开复工7项,开复工率53.8%,完成投资2.38亿元,主要项目有兴业集团8万吨/年铅冶炼项目、山东黄金集团10万吨/年锌冶炼项目、中国兵器集团煤化工项目、北京能源投资2×500万吨/年褐煤提质项目。黄旗工业园区入园项目5项,总投资1.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0.7亿元,开复工5项,开复工率100%,年内完成投资0.5亿元,主要项目有晨春石材二期年加工板材280万平方米项目、环球石材二期年加工板材320万平方米项目、诚星石材年加工板材260万平方米项目等。
(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双百亿工程”实施。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优先核准审批项目,年内申报自治区经信委核准备案入园项目17个,总投资287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50亿元以下1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服务,做好银企对接工作,缓解企业资金紧张,今年组织召开3次银企协调会,有60户企业和项目参加会议,协议贷款2.8亿元,各级担保机构对重点培育企业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担保,今年累计担保贷款2.5亿元;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工作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持重点培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创立国家级或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交易中心、实验室等,对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给予奖励和补贴,目前全盟拥有自治区级技术中心的企业2个,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16个;优先为重点培育企业申请铁路运输计划、年内铁路发运量8700万吨,增长4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亟待扩区升级。我盟12个工业园区中仅有1个国家级园区和1个自治区级园区,2010年已有3个园区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符合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的条件,亟待扩区升级,享受自治区级园区管理权限和政策。
二是工业园区土地征用收储工作难度大。全盟12个园区除了二连经济合作区和上都工业园区完成征地外,其余园区都没有完成。
三是项目手续办理难度较大。受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影响,尤其是煤炭、电力、化工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难度较大,致使一批项目不能开工。今年计划实施的100项工业重点项目中尚未备案、核准的项目37项(煤炭16项、风电11项、火电3项、化工2项、褐煤提质2项、矿产采选1项、畜产品加工1项、机械制造1项)。
四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地方财力所限,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我盟多数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供电、供热、供水、道路、通讯等硬件设施条件亟待完善提高。
三、实施“双百亿工程”预期目标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实施“双百亿工程”,努力实现如下目标:到2012年,重点培育的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实现营业收入90亿元、乌里雅斯太工业区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黄旗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达产;到2013年,列入自治区“双百亿工程”的上述5个园区年营业收入全部实现超百亿目标,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力争营业收入超百亿;到2015年,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乌里雅斯太工业区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黄旗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现营营业收入110亿元。
(一)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我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合理确定承接产业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承接中促进优化产业升级。依托我盟较为丰富的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围绕产业升级、延伸、配套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提升能源、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材等矿产资源加工业,壮大绿色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着力培育壮大煤—电—冶金、煤—电—化工、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向配套化、链条化、循环化方向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加强节能环保,严格项目准入,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力转入,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引导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促进产业集中人口集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精神,鼓励先行先试,积极作为,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突出产业承接重点,扩大与发达地区合作。
(二)积极创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水、电、路、口岸物流中心、大型货物配送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集中审批工作,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三是创新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加强和周边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市场占有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对接,主动承接京津地区和东三省的辐射带动,融入大区域经济带。选择重点园区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积极探索园区建设利益共享机制。
(三)做好园区扩区升级和增容提效工作,为培育百亿园区创造条件。依据自治区经信委关于印发《自治区工业开发区(园区)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园区扩区升级的程序和要求,积极完善各项手续,条件成熟的加快申报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优质资源向大企业、大园区集中,优先保障要素供给。把煤炭等矿产资源和土地、环保、用水指标以及运力、电力等支撑性要素,优先配置给重点培育企业和园区,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园区现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非资源型产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根据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进一步细化促进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和具体工作措施,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制,推动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非资源型产业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