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关于全盟传统乳制品产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背景:2009年,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重要任务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轻工业产业振兴规划》修订完成,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规划的修订,乳制品首次作为45个细分行业出现在规划中;2011年,自治区《民族特色乳制品地方标准及审查细则》出台,蒙古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和传统工艺,得到了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特色奶食品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各界关注。锡林郭勒盟作为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色乳制品一直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按照2013年全盟经济工作会议“发挥锡林郭勒绿色无污染农畜产品的优势,全力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真正打造出3-5个在全区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的要求,如何发展特色传统乳制品产业、推动乳产业大发展,实现乳品行业上规模上水平,从而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牧民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当前一个时期我盟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乳制品亟需破解的难题。日前,盟经信委、盟职业学院联合对全盟乳制品行业开展了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现编发,供参考。

   为了进一步摸清全盟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实现“加强乳制品行业管理,保护并发扬传统奶食品制作工艺,以推广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带动其他相关产业链发展,促进我盟广大农牧民增收”,由盟经信委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组成的调研组一行,对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及锡林浩特市等6个旗县市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分别在正蓝旗和锡林浩特市两地召开了座谈会,与相关企业代表就如何促进锡林郭勒地区传统乳制品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蒙古族历来就有喜食乳和乳制品的习惯,乳制品具有保健、食疗作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上销售的传统乳制品主要有奶豆腐、奶皮子、爵口、黄油、奶酒、楚拉、酸油等,其中以正蓝旗察哈尔民族传统奶食品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工艺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曾经是皇室的贡品。
   锡林郭勒盟作为世界四大天然草原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这片广袤的大草原上,传统手工乳制品加工传承千年,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生产各种乳制品的制作方法,形成了完善的工艺流程。近年来,随着奶业发展产业政策的不断强化,以增强国人体质、优化经济结构、增收创收为导向的现代乳制品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的关注与重视。实现奶产业一体化,助推地方特色传统乳制品营销,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饮食文化,推进传统乳制品现代化发展,延长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更能有效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切实带动农牧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全盟有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29家,其中通过QS认证的企业有11家,自产自销工商户和小作坊6800余家,日加工能力126万吨鲜奶。2012年,全盟乳制品行业实现现价产值4亿元,占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0.46%,从业人员2万人,80%以上为转移进城牧民,乳制品加工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从乳制品企业构成现状看,我盟传统乳制品加工企业已基本形成以初具规模的中小型生产企业为基础,农牧民合作社及手工作坊为辅的产业布局,初具规模的加工企业主要销售区域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通辽、赤峰等地,少部分外销至北京和张家口;个体工商户和手工作坊的销售市场以本地为主,部分销至周边旗县如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及二连浩特等。
   二、传统乳制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奶源问题阻碍了产业发展
近几年,我盟乳制品业发展迅速,一些制约乳制品业发展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1、奶牛良种数量不足,单产水平低。目前我盟的存栏奶牛中,真正属于优良品种的不多,大部分都是改良奶牛或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因为奶牛种质差及奶牛养殖综合技术落后或非奶牛品种而分散饲养,使奶牛的平均单产很低,达不到发达国家的50%。
   2、优质饲料短缺,资源利用不合理。现阶段我盟奶牛饲料主要依靠混合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天然牧草,而优质苜蓿草和饲料作物则很缺乏,再加上部分牧户采取散养,直接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和原料奶的质量。
   3、原料奶质量存在问题,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全盟仅有几家大型乳制品企业奶源收购点采用机械挤奶,但仍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致使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在奶牛疫病防治方面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导致原料奶中药物残留超标。
   4、乳制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组织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各地奶牛仍以牧户分散养殖为主,饲养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与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原料奶仍由小型乳制品企业或作坊加工处理。
   (二)传统乳制品的种类、质量标准、工艺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制约了传统乳制品市场化发展
锡林郭勒盟是传统乳制品尤其是传统手工乳制品的发祥地,对于推广和发扬民族乳制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的传统乳制品虽以营养丰富、工艺独特深受地方消费群体爱戴,但受品种、质量、工艺等方面局限,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制约了传统乳制品市场化发展。
   1、乳制品的生产大部分仍处在传统手工作坊为主的阶段,生产条件落后,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对市场的影响程度较低;规模化、工业化发展步伐慢,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难以与大型乳制品集团企业抗衡。
   2、缺乏对生产工艺的深入研究,产品在口感、质构和风味等方面都比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外推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传统手工产品没有获得消费市场认可的规范与标准,在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这已经成为阻碍扩展市场的重要因素。国家质检总局和自治区质监局于2009年、2011年分别出台了奶酒国家标准、乳粉制固态成品、奶茶、奶皮子和奶豆腐4个乳制品地方标准;其他传统乳制品如蒙古黄油、蒙古奶油(嚼口)、楚拉、酸油等产品均无相关标准,阻碍了这些传统乳制品的对外销售。
   (三)民族传统特色品牌定位不清晰,导致产业行业发展竞争力弱
传统乳制品作为锡林郭勒盟的地方特色产业,品牌理念应该以“传统手工、绿色健康、天然美味”为核心,推出以民族文化为依托,传统特色为优势的原创品牌,抓准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增强发展竞争力。目前,虽然以蓝旗长虹乳制品厂、镶黄旗帅牛乳制品厂、锡林浩特市察哈尔额吉乳制品厂等为代表的中小型生产厂商发展情况良好,但是品牌效应并未展现,市场拓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区外市场。
   (四)人才缺乏,制约了乳制品产业发展步伐
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制约着企业行业的发展。我盟目前从事乳制品生产的技术人员主要是转移进城牧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继续学习的能力、发展营销和创新意识不强,不利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消费
   普及特色文化美食知识,并利用平面、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加强草原传统特色乳制品的宣传,将纯天然原料乳制品、传统特色乳制品和传统手工乳制品这一特点包装营销;重点宣传不同产品的不同特性、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鼓励传统乳制品加工企业申请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识;加强与锡林郭勒盟旅游产业的结合,使更多的深灰群体认识、品尝锡盟传统乳制品,开拓消费市场。
   (二)加强管理,以质取胜
   1、成立行业协会。为解决乳制品生产企业分布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差的问题,建议政府、企业联动,成立锡林郭勒盟乳制品行业协会,保障我盟这一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规划、政策等手段发挥引导作用,行业协会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行业协会,加强科技政策支持力度,以鼓励自主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政策、金融扶持力度,突出品牌的产地属性;加强传统乳制品市场管理,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传统乳制品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蒙古族传统文化建设,以塑造锡林郭勒盟乳制品产业整体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2、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原奶价格决定了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产品品质,奶源供应规模影响奶制品产业发展规模,原奶的品质安全是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在整个乳制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奶牛养殖环节的资金投入和风险相对较高。奶牛养殖由散养户向规模化养殖转型,提高奶牛饲养效率和单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奶牛养殖业的利润空间,从而改善奶牛养殖业的利润和风险。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深化乳制品加工合作社,实施“企业或合作社 + 奶户或牧户”模式解决奶源供应及其质量问题。
   3、完善乳制品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直接反映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水平及产业商业化程度,拥有技术标准已成为推动高新技术进步和实现技术产业转化为商品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标准不能满足我盟传统乳制品生产与发展的实际,建议在原有的标准基础上深化、研究确立较为适合我盟传统工艺生产的乳制品质量标准及等级,完善干奶豆腐(蒙古干奶酪)、半干奶豆腐(蒙古干奶酪)、蒙古黄油、蒙古奶油(嚼口)、蒙古楚拉、蒙古酸油等产品的质量标准及等级,作为企业标准并逐步上升至地方标准乃至国家标准。
   (三)注重研发,推陈出新
   锡林郭勒盟“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乳品产业,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优质化、终端化、品牌化,提高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鲜奶日处理能力达到1500吨,鲜奶加工转化率达到95%。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议成立由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乳制品企业等单位组成研发机构,加快全盟不同旗县市地区乳制品企业新产品(尤其,乳清汁的再利用)、新工艺的开发,改善产品的口感、质构和风味,开发小包装产品,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促进我盟乳制品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能够占领更多的消费市场。
   (四)定位明确,树立品牌
实施品牌企业(合作社)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围绕优势产品,培育一批农畜产品名优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通过品牌企业(合作社)效应带动更多农牧民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五)引进设备,加强培训
根据锡林郭勒盟“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新建10个县级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农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对生产企业年监督检查率保持100%,实现初级农畜产品无公害化和产品质量可追溯的要求。据此,建议政府对品牌乳品企业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资金方面能够给予贴息贷款,帮助企业建设符合规范的车间厂房,引进先进的乳品加工设备,并由相关部门或单位牵头,开展奶源人员、乳品生产人员技术、技能及操作规范等项目培训。

锡林郭勒盟经信委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2013年7月3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