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关于锡林郭勒盟“互联网+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我盟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内政发﹝2014﹞138号)和《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内政发﹝2015﹞61号),利用互联网提升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我盟本土的特色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促进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为推动我盟“互联网+农牧业”发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目前我盟17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已率先进入电商行列,主要依靠淘宝、阿里巴巴、微店和微信等电商交易平台,涉及肉食品、奶食品、草料、酒类等领域,建立电子商务投入资金达740万元,相关从业人员共计120人,2014年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销售达8205.7万元。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破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了流通效率,实现了农畜产品增值,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锡林郭勒盟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全力打造电商平台的销售途径,使亚麻籽油进入全国食用油消费市场。目前电商平台已经占公司产品销售额的近1/6,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如京东、亚马逊、阿里巴巴、天猫、一号店、顺丰优选、中粮我买、苏宁易购、本来生活等一流电商平台30多家;苏尼特左旗政府组织苏尼特左旗放心畜产品溯源技术有限公司与杭州聚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让拥有地理标志认证和溯源认证的苏尼特羊肉产品登陆天猫商城。为此,旗政府在北京租赁冷库,以方便产品冷冻和配送。该店铺已于2014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我盟田歌牧韵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物联网远程定制——“我在草原有只羊”项目已投入运营,这意味着无论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互联网就能用手机或电脑实现在锡林郭勒草原养只羊,此模式在国内尚属首例。该公司于2013年6月开始项目智能研发,2014年9月项目开工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目前的饲养规模为300只,全部为“天下第一羊”美誉的乌珠穆沁羊。客户通过注册、登陆、体验后,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选择高端定制、定制、三方追溯、双方追溯四种订购形式。
    我盟成立了全区首家牧区电子商务物联网发展促进会,目前有48个成员户,大部分为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和牧业大户。促进会旨在通过电子商务物联网平台,促进原产地产品对接终端消费者,增加牧民收入,打造地方特色产品品牌,并且帮助牧民了解更广阔的市场,掌握全面真实有效的市场信息,学到更多科学养殖知识,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协会汇合电子商务相关业务的调查和研究,开展了电子商务交流与合作和信息化人才及电子商务培训等工作,带动了全盟电子商务发展。
    (二)搭建特色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7月16日,我盟本土的特色交易平台——新丝路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该平台是由锡林郭勒盟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建设,一期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从业人员近1000人,优质牛羊肉、特色食品、传统民族服饰等200多个商品相继亮相该平台。平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行业联动、多平台融合”的原则,运用“互联网+”和云商务等先进理念,以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为保障,重点宣传和销售追溯羊肉以及相关农畜产品产品,为我盟特色农畜产品进行统一仓储、统一销售、统一发货、统一物流,集约化管理,共享数据及信息,形成包含人才培养、电商服务、金融、物流、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电商生态圈,力争打造成全国信息覆盖、线上快捷交易、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综合电子商务平台。
    (三)建设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为发挥我盟绿色、有机、无污染畜产品资源优势,统一打造“锡林郭勒羊肉”品牌,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带动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肉羊企业效益,实现“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无缝监管,切实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我盟于2013年开启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以下简称“追溯体系”)建设项目。
    追溯体系是运用物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立“一个平台、五个追溯环节”网络构架,即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综合服务平台和羔羊养殖、屠宰加工、精加工、物流配送、销售五个环节,实现各追溯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消费者通过对所购买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即可获得养殖和屠宰加工等环节信息。目前,综合服务平台和各环节硬件设备已构建完成,并投入运营三年,可追溯“锡林郭勒羊肉”产品已投放市场,基本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截至目前,三年已为160.6万只羔羊建立可追溯档案,试点加工企业屠宰加工44.4万只可追溯羔羊(2015年尚未开工)。可追溯产品已投放市场,目前市场反应较好,前景可观,初加工类可追溯产品比普通产品每公斤高5至10元,精加工类可追溯产品比普通产品每公斤高20元至70元不等,2013和2014两年追溯体系直接带动牧民增收1000余万元
    (四)促进农牧区信息消费与服务。为丰富牧区蒙文信息服务内容,向广大蒙古族同胞提供及时、便捷、丰富的资讯信息,我盟搭建了锡林郭勒盟蒙古文综合服务平台,内容包括国家政策、法规、综合新闻以及市场动态、农牧业补贴、气象、生活助手、通知公告等信息内容,并同时支持电脑PC终端和APP移动终端阅览。5月中旬平台开始试运行。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营以后,我盟将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企业针对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符合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定向流量套餐。加强同通信企业的合作,在牧区开展推广蒙汉双语智能手机活动,2014年盟级财政出资70余万元,同12个旗市(区)政府及通信企业合作,推广蒙汉双语智能手机7000余部。2015年我盟继续在牧区推广蒙汉双语智能手机,年内拟推广蒙汉双语智能手机1万余部。同联通公司合作,为基层蒙古族盟政协委员免费提供蒙汉双语智能手机14部,以点带面向广大牧民宣传推广锡林郭勒盟蒙古文综合服务平台和蒙文智能手机。
   二、存在问题
    (一)农牧区宽带覆盖率低。我盟地域辽阔且牧区人口居住分散,宽带网络维护成本高与运营收入低的矛盾日益突显,通信企业缺乏投资积极性,导致农村牧区通信基站数量少覆盖率低。目前,全盟移动通讯信号以覆盖面积计算嘎查村覆盖率不足60%,宽带不足30%。
    (二)电子商务竞争力不强。我盟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互联网意识普遍不强,并且因为缺乏人才、技术、资金等困难难以实现电商营销。加之生产产品种类少、品种单一、品牌效应底,部分外地企业或个人打着我盟牛羊肉的幌子,运用互联网低价销售牛羊肉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导致我盟企业在互联网中缺乏有效竞争力。
    (三)物流体系不完善。我盟地域偏远辽阔,交通运输运距长、成本高、时间长,物流的触角延伸不够。此外,农畜产品季节性较强,需要在短时间内卖掉,而生鲜农畜产品物流业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冷链物流能力不够,成为农畜产品踏上互联网之路的巨大发展瓶颈。
    (四)企业融资困难。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受季节性生产限制,资金使用比较集中,开工生产资金需求量大,众多企业自有资金偏少,所需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规模小的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财务制度,不符合银行贷款要求,只能通过民间进行融资,从近年来的企业融资情况看,普遍融资困难。
    (五)互联网人才紧缺。目前领域人力资源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人才供应不足,人力资源成本高,电商行业知识结构更新快速快,电商们不仅需要懂得第三方电商平台规则,还需要做数据分析,使用更专业的工具等。
    三、相关建议
    (一)加大农村牧区宽带覆盖,培育农牧区信息消费。加大通信网络建设力度,扩大网络覆盖面积,力争到2015年年底全盟637个嘎查村实现无线宽带信号覆盖,覆盖率达到75.03%。在实现农牧区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高农牧区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利用率,促进电子政务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
    (二)强化政府协调作用,打造区域品牌效应。积极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运用互联网进行采购、销售及宣传,鼓励批发市场和大型经营企业开展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并组织名特优农畜产品开展网上推介,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网上影响力。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协会和团体组织,充分发挥其纽带的作用,努力推动电商从“单兵推进”到“抱团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追溯体系建设,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加大追溯体系建设力度,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及相关流程,逐步拓宽覆盖面,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为我盟农畜产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四)加大物流建设力度,提升冷链物流能力。加快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建设,促进大型物流企业与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降低输出物流成本。重点加强冷链物流的研发,研究冷藏、冷冻、解冻和冷链技术,充分保障产品品质,并鼓励同顺丰等拥有跨区域冷链物流技术服务的物流公司达成合作,保证产品生鲜。
    (五)吸引互联网人才,加大培训服务。重视招才引智,吸引有经验的互联网管理人员或核心技术人员(团队)。加强互联网人才的专业培训,依托锡盟职业学院,邀请专业机构、老师和专家开办培训课程。鼓励互联网、云计算企业设立培训机构,与我盟互联网相关产业园合作共同设立培训机构或实训基地,或与高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