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发挥锡林郭勒盟绿色、有机、无污染畜产品资源优势,统一打造“锡林郭勒羊肉”品牌,带动肉羊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肉羊产业效益,实现“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无缝监管,切实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我盟于2013年开展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以下简称“追溯体系”)建设项目。
  一、项目内容
  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是运用物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立“一个平台、五个追溯环节”网络构架,即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综合服务平台和肉羊养殖、屠宰加工、精加工、物流配送、销售五个环节,实现各追溯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消费者通过对所购买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即可获得养殖和屠宰加工等环节信息。
  目前,综合服务平台和各环节硬件设备已构建完成,并投入运营两年,可追溯“锡林郭勒羊肉”产品已投放市场,已基本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试点加工企业通过参与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数据电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规范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今年6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和自治区经信委主任王秉军等领导,调研指导追溯体系工作。朱宏任充分肯定了追溯体系所做的工作,给出“目标明确、决心坚决、措施具体、成效显著”的评价,并表示国家工信部和自治区经信委都对其寄予很高期望,希望为全区乃至全国肉类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
  二、项目进展
  本着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原则,2014年全盟将6个旗市12家企业列入试点范围,拟为80万只羔羊建立可追溯档案。目前试点旗市已完成1.18万余牧户的基础信息录入和上传工作,其中,已为3900余户牧民的59.2万只羔羊建立了可追溯档案。试点加工企业已屠宰收购追溯羔羊38.8万余只,生产追溯产品67万件,生产总量达1180吨。2015年拟为100万只羔羊建立可追溯档案。
  追溯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石家庄、天津、广州、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西、哈尔滨、香港、呼市、包头、赤峰等地直营店、超市以及餐饮企业,目前市场反应较好,前景可观,羔羊卷肉可追溯产品比普通产品每公斤高5至10元,精加工可追溯产品比不可追溯产品每公斤高20元至70元不等,参与追溯体系的牧民平均每户可增收2000元左右。
  三、项目投入
  截至目前,项目建设总投资2986万元,其中:追溯体系综合服务平台硬件设备投资1186万元;追溯体系各项工作经费1800万元。另外各试点加工企业为配合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资金投入。
  四、所做工作
   (一)落实专项经费,加强资金保障。2014年追溯体系工作经费共计875万元列入盟旗两级财政预算。其中,盟追溯体系工作经费500万元列入盟财政预算,目前按进度进行拨付;各试点旗市追溯体系工作经费共计375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已拨付140万元。
  (二)积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为做好耳标发放管理和佩戴工作,已下发《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佩戴追溯耳标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耳标发放管理记录的通知》,要求各试点旗市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耳标发放管理相关事宜。
  (三)试行牧民+合作社+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牧民+合作社+企业利益共享机制(以下简称“三方机制”),将《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耳标羊购销合同》模板下发至各试点旗市追溯办,各试点旗市追溯办已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修改,并组织企业、合作社和牧户三方签订购销合同。
  (四)开展追溯体系相关设备招标工作。同锡林郭勒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于3月14日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对2014年追溯体系耳标及手持终端进行公开招标,由专家组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及价格,最终确定了两家中标企业。为确保2015年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11月5日及19日,对有意向开展合作的三家企业的耳标进行了试佩戴及测试工作,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
  (五)全面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为促进2014年追溯体系工作稳步推进,追溯办已开展三期集中培训和一轮实地调研培训。课程涉及追溯体系各环节流程、设备使用、提高各环节衔接性和明确部门职责等方面内容,培训工作在7月底已全部完成。
  (六)推进品牌培育工作进度。“锡林郭勒羊肉”国家驰名商标的申报。北京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已对我盟所组织的相关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核,并按照需要对资料进行补充完善。
   (七)加大追溯体系对外宣传力度。在电视传媒方面以纪录片和广告片形式大力宣传锡林郭勒羊肉天然品质和独特优势,其中,专题纪录片《促进畜产品产业化,提高牧民收入》之《肉制品》于9月12日在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文化频道播出,美食纪录片《味道》2014国庆版《我的中国味》第九期于10月9日在中央十套播出。广告片每晚在内蒙古新闻综合频道《内蒙古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播出。在实体推介展示方面积极组织我盟试点加工企业参加各类展览会,进一步提高“锡林郭勒羊肉”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已参加展览会有:由世界肉类组织和中国肉类协会在北京共同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肉类大会、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第九届中国国际肉类食品文化节、第四届中国国际肉类分割技能表演,由中国轻工产业联合会在广州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广州)国际进出口食品交易展览会,由全国肉类工业科技情报中心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南京)肉类工业展览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银川举办的2014年宁夏国际牛羊肉产品及设备展览会。
   8月18日,苏尼特左旗举办了由东苏旗党委政府、盟经信委、锡林郭勒肉类协会主办的2014年锡林郭勒绿色肉食品展示推介会暨苏尼特羊肉产业发展论坛,活动中共签署贸易协议13项,实现锡林郭勒肉品销售2100吨,成交金额达到1.2亿元人民币。在11月17日、24日及28日,由盟行署牵头,分别在上海、北京和广州成功举办“锡林郭勒绿色羊肉产品推介会”,共签署贸易协议23项,实现锡林郭勒肉品销售1.02万吨,成交金额达到5.3亿元人民币,为我盟肉类加工企业在北上广地区进一步设立和扩大销售网点,构建营销网络打下基础。
   五、存在困难问题
  我盟追溯体系工作为全国首例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项目,在工作推进中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组织协调工作重视度不够。追溯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地区追溯体系建设进展进度差距较大,个别地区对追溯体系建设重视度不够,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总结和上报工作不积极,沟通协调不通畅,致使追溯工作进展缓慢。
  (二)专项资金落实困难。各旗市追溯体系工作经费共计375万元,目前仅拨付140万元,部分旗市未按方案对负责耳标佩戴和信息录入的工作人员进行资金补贴,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三)试点加工企业缺乏推广追溯产品意识。部分试点加工企业存在“搭便车”思想,市场拓展意识不强,未积极寻找广泛的销售渠道,该企业追溯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难以成规模生产。
  (四)对牧民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各级政府缺乏对牧民关于追溯体系建设实质的宣传讲解,导致牧民对追溯体系建设的作用、实现“锡林郭勒羊肉”优质优价的意义以及提高牧民收入的最终目的认识不到位。
  (五)各环节设备技术标准有待提高。一是养殖环节追溯耳标有掉标和致使羊耳感染等情况,屠宰加工环节生产线
信息化设备有待升级改造。二是综合服务平台个别程序需进行相关逻辑限定和进一步完善,追溯耳标和手持终端设备有扫不出信息等情况出现,需加强技术研究,提高产品质量。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成立专门的机构,形成有力的管理体制。工作重点已由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工作逐步转为综合服务平台应用与监管工作,要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追溯体系规范发展,保证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建立旗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分工负责、专人负责的工作机制,分管领导要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议,细化工作措施,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解决存在问题,有序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按时上报工作进度,加强沟通协调。
  (二)督促专项资金尽快到位。各试点旗市追溯体系工作经费目前虽已列入财政预算,但资金到位数额较少,下步需进一步加大监察力度,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督促专项工作经费尽快到位,保证各环节工作有序开展。
  (三)提高各环节设备技术标准化水平。一是委托有资质的企业研发适应我盟环境符合追溯体系技术需求的耳标产品,以降低耳标在实际应用中的掉标率问题。并加快推动追溯体系耳标同国家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耳标的二维码信息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入。二是要尽快完善追溯体系屠宰加工环节流程,对加工企业信息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追溯信息转换过程智能化水平,实现屠宰加工环节标准化可追溯。三是完善综合服务平台相关程序,并规范平台统一数据传输格式和接口,实现与国家、自治区追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追溯综合服务平台公信力。
  (四)加快制定企业准入条件和相关标准。盟卫生局、盟质监局根据国家乳制品及肉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的《锡林郭勒羊肉品质评价报告》,正在申报“锡林郭勒羊肉”地方标准,使企业与监管部门有标准可依。盟追溯办通过对全盟屠宰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在掌握行业基本情况基础上,正在制订《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加工企业准入条件》,以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委托国家肉类研究中心正在制定《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各环节操作规程》,规范各环节操作流程,为企业与监管部门提供政策指导。
  (五)注重相关技术及产品的创新研发、延伸产业链。锡林郭勒研发中心同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合作,专门针对肉制品的冷藏、冷冻、解冻和冷链技术进行研发,提高单头牲畜的经济价值;支持羊肉加工企业对羊尾脂、羊脂油进行精深加工,研发系列化妆品、护肤品等,进一步延伸羊肉产业链。
  (六)加快重点地区绿色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重点打造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三大绿色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通过向产业园集中,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扶持和引进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生产工艺先进、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且面向高端市场的肉类加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使全盟肉食品加工企业从目前的125户逐步整合到50户左右。
  (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推介会、展销会等多种宣传途径,加大对追溯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推动“锡林郭勒羊肉”进军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二是让广大牧民了解市场动态,将追溯的实质意义和深远影响充分传播开,消除牧民抵触情绪,增强牧民参与追溯体系的信心,使牧民对相应补贴及政策有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为追溯体系建设基础环节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