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旗砂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正蓝旗地处浑善达克腹地,沙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当地沙资源,借助仁创科技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做大做强砂产业,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力争把砂产业打造成为蓝旗的支柱产业。
一、仁创科技实现了从“沙”到“砂”的革命性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提出的“沙产业”理论,即在沙漠戈壁以技术进步为依托,发展农林生产,形成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效能的产业体系,被有关方面称为“第六次产业革命”。受这一论述的启发,仁创科技集团大胆探索开创了工业上的“砂产业”,就是以沙为原料,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从“沙”到“砂”的巨大转变,加工成应用于精密铸造领域的“覆膜砂”、石油开采领域的“孚盛砂”、生态建材领域的“生泰砂”等对人类有益的系列高技术产品,系统集成创新了“以砂治水、以砂增油、以砂治沙、以砂精铸、以砂建房”五大方面解决方案,开创出一个以用砂为标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砂产业”。围绕风积沙综合利用技术,已经实现原创性发明2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授权76项,PCT国际专利申请10项,国外授权专利2项,专有技术2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国家级奖励3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制订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8项。在技术的持续创新过程中,仁创填补了多项风积沙利用技术与产品的国际空白,成功解决了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工业国家多年来一直攻而未克的技术难题。
目前,仁创科技集团已转变成为拥有众多合作伙伴、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互补合作发展模式。在技术研发方面,仁创组建了研究院,形成了一支研发团队,拥有“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发挥科研院所优势,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清华大学、石油大学等高校密切合作,联合开发各项硅砂资源利用技术,并合作制定相应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在投资建设方面,仁创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在“市场优先”的前提下,坚持“政企合作、政策支持、政府采购”原则,集成政府和社会各界资源,投资建设示范工程,实现多赢,先后与河北曹妃甸、安徽合肥、内蒙古奈曼等地方政府合作,促进区域产业技术提升。
下一步,仁创科技集团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多项发明成果进行产业化,把风积沙加工成家具、生态住宅、高速路面等系列砂产品,将小沙粒通过高科技,打造成大产业,为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正蓝旗打造21世纪全球砂产业中心,项目总投资30—40亿元,建成后产值超百亿。
二、正蓝旗砂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稳步推进。2011年3月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注册成立了正蓝旗仁创砂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厂址位于上都镇西南一公里处。正蓝旗砂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41.46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建设一条年产30万㎡生态透水砖生产线,2条年产30万吨水洗砂线和原砂烘干生产线,2条年产5万吨孚盛砂生产线和1条年产20万个生态花盆生产线,项目一期达产后,年产值约为4.5亿元,年均利润总额为6750万元,年均所得税1000万元。
盟旗两级党委、政府及部门高度重视和关注该项目建设,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盟委行署领导深入企业调研,专题听取企业汇报,对项目建设予以肯定,要求企业加快建设做大做强,打造“百亿砂产业”园,明确在有关方面给予支持。盟经信委有关人员多次到现场调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在项目审批、承接产业转移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已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65万元。蓝旗为该项目提供优良服务和力所能及的优惠政策,政府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垫付资金1650万元,投产后用产品归还垫付资金;把项目申报为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和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
2011年7月5日该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截至目前,3万平方米生产厂房建设已完工,已累计完成总投资4180万元,2012年7月28日1条洗砂生产线和生泰砂基透水砖一次成型生产线试产,生产能力为每天生产300平方米,已生产“生泰砂”透水砖1万平方米。正在安装1条孚盛砂生产线,预计11月下旬试生产。年内计划再安装1条烘干线、1条自动生泰透水砖线和1条覆膜砂生产线。
三、正蓝旗仁创砂产业园项目五年发展的思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后,正蓝旗将进一步扩大与仁创科技集团的合作,依托蓝旗丰富的沙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利用仁创科技集团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与生产技术,规划打造一个集“砂科技、砂产业、砂文化、砂旅游”于一体的砂产业集群,开创出一个以用砂为标志的新兴产业,推动蓝旗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形成七大应用领域。以沙子研究利用为切入点,以沙漠综合开发利用为目标,应用已拥有3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七大领域实现了产业化,打造百亿砂产业基地。未来五年,初步规划面积5000亩,总投资40亿元,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砂产业园。
第一领域,以砂精铸。代表性产品:覆膜砂系列产品。它成功解决了我国复杂薄壁精密铸件的生产难题,国产化轿车发动机90%以上的铸件均采用这项技术。计划年产量50万吨,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
第二领域,以砂兴水。以沙子为原料生产生态透水系列产品和保水系列产品。代表性产品:生态透水砖(包括尊贵型、标准型以及经济型三类产品),计划年产量及产值:年产量50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树池,预计年产量100万个,年产值可达3亿元;路缘石,计划年产量100万延米,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井盖,计划年产量100万套,预计年产值可达8亿元。以上合计产值23亿元。
第三领域,以砂增油。以沙子为原料,生产新型的石油开采增产剂—油哆哆孚盛砂,替代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用陶土烧制陶粒,用于石油开采。代表性产品孚盛砂,计划年产量50万吨,预计年产值可达17.5亿元。
第四领域,以砂建筑。以沙子为原料,替代粘土、石材,研制出生态节能的墙体材料,建设防震、防火、冬暖夏凉、会呼吸的生态建筑。已成功应用于若干军事工程,可以大量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与住宅。代表性产品:墙体内外挂板,计划年产量100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膨化保温砂(用于建筑墙体保温,由此建成的房子不仅保温,而且防火),计划年产量10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室内地面砖,计划年产量100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以上产值总计可达75亿元。
第五领域,以砂兴农。以沙子为原料,生产会呼吸的花盆,为现代都市农业和阳台经济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代表性产品硅砂生态花盆,计划年产量1000万个,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
第六领域,以砂治沙。以沙子为原料,生产生态透气防渗砂系列产品,经内蒙、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近万亩的种植示范,节水75%、成活率97%以上,为沙漠变绿洲提供了解决方案。代表性产品透气防渗砂。计划年产量50万吨,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第七领域,以砂兴艺。以沙子为原料,生产“砂雕”及替代宣纸写字作画的“砂宣”、替代木浆造纸和替代石材雕塑等技术产品。代表性产品:砂艺术品(砂雕、手模、茶海及砂工艺品等。茶海即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茶具。),计划年产量10万件,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砂宣(替代宣纸写字作画),计划年产量5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产值总计可达7亿元。
(二)建立七大示范园区。将相关系列砂产品与科技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大力拓展砂产业外延,带动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产业发展。
第一示范区,万亩砂产业博览园。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砂产业论坛(首届国际砂产业论坛于2013年9-10月份举办),建设国际砂产业论坛永久会址。
第二示范区,万亩文化影视城。1:1比例复原元上都(皇城、古镇)
第三示范区,万亩国际沙雕园。以元文化为主题,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沙雕节。
第四示范区,万亩沙地高尔夫球场与休闲度假村
第五示范区,万亩红松、樟子松、油松观光园
第六示范区,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种植园
第七示范区,万亩低碳节能新农村建设示范园
四、建议
浑善达克沙地目前约有1000平方公里流动半流动沙丘,沙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沙地形成于晚第三纪,沙质量良好,为砂产业的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实现由“沙”到“砂”的转变,变废为宝,变害为利,节约资源和能源,可有效增进环境效益,符合循环经济要求,有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按照项目的五年规划,该项目可促进工业的发展,还可拉动旅游、文化、会议经济等发展,近期目标(到2015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税收实现约10亿元,吸纳就业约1万人;远期目标(到2017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税收实现约15亿元,吸纳就业约2万人。对全盟和蓝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仁创科技集团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优势,依托浑善达克沙地富集的沙资源优势,以及向京津冀地区交通辐射便利的区位优势,抓住我盟南部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尽快做大做强。
二是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大力开拓销售市场,同时采取政府引导方式,鼓励在全盟范围内使用砂产品,促进企业稳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尽快编制砂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详规,目前初步测算产业园达到超百亿产值需40亿元投资,仁创集团作为近几年刚刚起步发展起来的一个高科技公司,资金实力有限,需要盟里在融资、资源配置、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特别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以及其他领域的项目和资金争取上给予支持,以促进项目的早日全面实施。
四是要高度重视砂产业园项目建设,下一年度列入全区工业重点项目,全力支持,扎实推进,及时解决好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稳步推进项目又好又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