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盟建材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我盟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在扩大总量、提升层次、优化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我盟建材工业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全盟规模以上建材企业达55户,完成产值107.8亿元,比2005年增长15.6倍,占全盟工业产值的12.4 %,比2005年提高了5.7百分点。生产水泥570万吨,花岗岩板材2600万平方米,木材加量原木达68.7万立方米,均居全区前列。其中2013年前10个月完成产值104.8亿元,同比增长16.1%,占全盟工业产值14%。完成水泥产量505.8万吨,花岗岩板材2793.3万平方米,木材加量原木达60.3万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9.8%、25.2%、3.1%。
(二)产业层次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盟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超百万吨,到年底落后水泥产能基本退出,最大单台系统生产规模达到日产熟料2500吨。基本实现了限制淘汰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先进产能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实现无机立窑生产水泥。中联、冀东、塔星等一批国内大型建材企业进驻我盟,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三)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水泥行业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新型干法水泥积极采用余热发电,综合能耗大大降低;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实心烧结砖,有效地节约能源。全行业每年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超过百万吨。
(四)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水泥及其制品业中新型干法熟料及混凝土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熟料、水泥、混凝土的多元产品;石材产业依托资源优势,集中在黄旗及周边地区发展壮大,产品不断延伸,品种日益增多;木材产业发挥口岸优势,集中在二连浩特市集聚发展,除板材外,集成材、细木工板等产品成为亮点;依托丰富的粉煤灰,新型建材迅速成长,成为新亮点。
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建材工业总体能耗高,排放量大,先进产能发展缓慢,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压力较大。二是生产集中度偏低。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企业在规模、资本、经营能力等方面与国内先进企业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新增产能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安全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滞后。四是墙体材料和保温隔热产品档次低、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弱、研究开发滞后。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
根据我盟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资源分布和交通运输条件,合理规划我盟建材产业布局,促进各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一)水泥及制品行业:重点是改造提升现有企业,全面提升水泥工业整体水平,提高水泥产品质量,积极探索开发工业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进一步提高水泥生产节能、利废、环保水平。调整产品结构,细化产品市场,提高集中度和竞争力。控制水泥新项目建设,避免恶性竞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使水泥在能耗、环保、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围绕城市建设和重点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发展商品混凝土,推广干混砂浆、预拌砂浆以及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工程预制件等水泥深加工产品。重点支持锡林浩特中联水泥、阿旗冀东水泥、西乌哈达图水泥、东苏泰高水泥达产达效,推进锡市雄风商砼预拌混凝土扩建项目、建新水泥预拌混凝土、多伦三优预拌混凝土项目等建设。
(二)石材加工业。充分发挥我盟天然花岗岩石材资源优势,打造以黄旗为中心的石材加工产业基地。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切实利用好花岗岩资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上海塔星、福建晨春、天隆石材、天马泰山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从荒料开采、板材加工、工艺品制作到下脚料开发的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经济模式。积极开发和培育人造石、复合材料、石材修复养护、石材工具等高新技术石材产品,将初级品向高档化、异型化、超薄化等艺术制品方向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企业,继续扩大总量,优化存量;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产业升级。重视品牌培育和建设,重点发展和培育“芝麻白”、“黄旗红”、“北方黑”名优品种,扩大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石材检测中心建设,为石材产业在检验检测、科研技术、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技术标准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引进年产100万件各类异型花岗岩工艺品、异型磨具100台生产线项目。
(三)新型墙材行业。鼓励发展低能耗、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的新型墙体材料。充分利用煤矿和燃煤电厂产生的大量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废物开发新型建材产品,主要包括各种轻质板材、加气混凝土、空心砖块、各类非粘土砖、空心砖、复合墙板、粉煤灰烧结空心砖、蒸压砖、煤矸石烧结砖、灰砂砖以及各种轻质料混凝土等。重点支持蓝旗宏江年产6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1.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等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加快蓝旗福达年产石膏粉6万吨、石膏板500万平方米及粉煤灰制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锡林浩特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西乌旗粉煤灰陶粒项目、西乌旗无机粉煤灰纤维纸浆板、西乌粉煤灰纤维棉多功能板等项目尽快落地。
(四)木材加工行业。充分发挥二连口岸的比较优势,依托从蒙古国和俄罗斯进口的原木资源,重点发展来料加工和下游产品。重点打造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导,综合循环利用为补充的产业链条;建立木材交易市场,促使木材加工企业向集聚化方向发展,努力建成华北地区较大的木材加工和交易集散地。鼓励和支持美克木业、华耀木业、安泰木业、远恒木业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将重点引进建设集成材、高档家具、地板、木屋、木制工艺品等木材深加工项目;木制颗粒、活性炭、刨花板、密度板等木材综合利用项目;木材交易市场项目和境外加工园区项目等。建设我盟进口木材加工生产基地。木业企业应运用新技术开发新原料,提高生产工艺,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损耗;加强木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利用率,提高生产、消费的节约和环保能力;转变采购材种,由天然林转向人工林,加快代用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五)砂产业。依托蓝旗丰富沙资源和较好区位优势,支持蓝旗仁创砂业公司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做大做强砂产业,打造一个集“砂科技、砂产业、砂文化、砂旅游”于一体的百亿砂产业园,开创出一个以用砂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尽快编制蓝旗砂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蓝旗砂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建设一条年产30万平方米生态透水砖生产线,2条年产30万吨水洗砂线和原砂烘干生产线,2条年产5万吨孚盛砂生产线和1条年产20万个生态花盆生产线。在此基础上,应用已拥有3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以砂精铸、以砂兴水、以砂增油、以砂建筑、以砂兴农、以砂治沙、以砂兴艺等七大领域实现产业化,将相关系列砂产品与科技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大力拓展砂产业外延,努力打造砂产业特色示范园。鼓励抓住我盟南部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和宣传推广力度,大力开拓销售市场,扎实推进砂产业做大做强。
三、采取措施的建议
一是加强行业管理。严格贯彻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发展的指导,敦促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做好行业准入公告工作,严格生产许可证管理,开展无证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企业。切实开展对水泥粉磨站产能核定,对建设规模与核准产能不符的,鼓励采取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进行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缓解本地市场压力。加大石材资源的勘探力度,摸清有效储量,科学规划石材招商项目。举办环保建材推介会,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加强质量监管,加大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提高全行业产品质量,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二是给予资金和扶持政策方面的支持。敦促企业强化管理水平,提高信用等级,提高融资能力。做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规模,逐步扩大融资抵押物范围,对环保建材融资贷款给予适度优先和倾斜。对创新产品获得专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给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补贴。加大采购和招标管理力度,鼓励建材企业积极参与地方重点工程项目招标,盟内在建工业重点项目、混凝土搅拌站、规划实施的村村通公路和矿山企业通往主干道的水泥路、政府补贴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市镇工程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当地建材产品。将原木产品列入进口产品贴息范围;对符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给予减免税;优质石材资源优先配置给勘探积极性高、投资大和效益好的优势企业。
(联系电话:821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