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应加大对中草药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中草药生产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锡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特别是蓝旗、多伦等南部旗县,属典型的草甸草原类型,草场面积大,植被种类繁多,生长防风、柴胡、北沙参、黄芪、甘草、金莲花、荆芥、牛膝、黄芩、板蓝根、麻黄、党参、甘草、草红花、芍药等上百种草药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十一五”以来,我盟采取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的措施,使野生中药材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为中药材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实现特色种植产业化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发展。从2001年开始,蓝旗、多伦县先后引进内蒙古金绿源绿色工程有限责公司、百根中药材有限公司和双赢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以“公司+农牧户”、“公司+基地”的运行模式,进行中药材原料基地建设,使我盟中药材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几年的探索试验,蓝旗金绿源绿色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林、草、药间作方式,在沙棘林带间开发出药用植物甘草、黄芪、防风、柴胡、板蓝根、大黄等,建设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建设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200多亩,为实现中草药产业化发展长远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百根中药材有限公司,主营中药材种植、精选和销售,在正蓝旗黑城子示范区已建成5500亩的中药材栽培基地(种植药物的用地达到1500亩),主要种植黄芪、甘草、北沙参、柴胡、板蓝根、防风等。多伦县双赢中药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逐步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化进程,已开发高标准中药材生产基地13000亩,主要种植黄芹、黄芪、板蓝根、芥梗和防风等中药材,带动1300户种植户,受益人数可达3500余人,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目前,我盟中草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基本步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锡盟中草药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野生中草药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部分野生中草药资源遭到破坏性采挖,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二是中草药产业种植规模仍然较小、种植品种单一,产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三是中药材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信息不畅,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信息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牧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四是标准化种植意识不够强,农牧民对中药材GAP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种植、管理、施肥、施药,采收知识等较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虽然目前已有一些中药材种植企业,还只是处在简单的清洗和精选阶段,尚没有药品生产企业,资源浪费严重,从而也影响了中草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待引进具有现代生产线和加工技术的生产设备,对中草药进行深加工。六是专业技术人才缺少,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销售网络,使我盟中草药的生产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二、中草药产业化发展思路
(一)发展思路
坚持质量为根、服务为本,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立“资源—产品—消费—资源再生”的循环流程;以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医药中间产品、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生产以及处方用药和制药企业的原料药为市场目标;按照中药GAP标准要求,以发展道地药材生产、野生药材驯化栽培、民族药材潜在优势的品种种植为突破;加快中药材产品的流通,利用多种信息,搭建中药材营销平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强竞争力,促使我盟中药材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通过合资、合作、委托代理等形式,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继续探索生态经济草原建设与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5~10年的努力,力争建成国家中药材药源基地1个、自治区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个。到2015年,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中药材、饲药两用植物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3-15万亩,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饲药两用植物产业化发展目标。
加大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力度,力争2015年建成中药材种植GAP示范基地、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示范培训基地,建立3—5个中药材种植重点基地乡镇。积极发展中药材初加工,尽快推动中药材生产企业的建设,以填补我盟无药品生产企业的空白,努力使我盟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基地化,最终达到药材质量标准化、药材加工工业化、产品销售集团化,使我盟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三)布局及建设重点
依托锡盟中药材资源优势,按照 “十二五” 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加快中草药产业化发展步伐,进行中药材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地域范围及甘草、防风、黄芩等药材的种植面积,继续做大做强蓝旗、多伦县两户中药材种植企业,在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太仆寺旗、白旗和镶黄旗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推动多伦县双赢中药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深加工企业的建立,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建设中药材深加工企业4-5户。
继续加大饲药两用植物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力度。对内蒙古金绿源绿色工程有限责公司实施饲药两用植物产业化项目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在全盟范围内大力推广,使我盟的中草药产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内蒙古金绿源绿色工程有限责公司,从2011年开始,计划在部分旗县进行饲药两用植物规模化种植示范推广,产业化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完成培育种植示范户10户,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建设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
2012年,在镶黄旗建设2万亩饲药两用植物种植基地,种植户约1000-2000户,力争“十二五”期末种植规模扩大到10万亩,种植户发展到5000-8000户,每户农牧民可增加纯收入1万元以上。该项目的实施,年可实现产值近1.3亿元。
三、几点建议
为确保我盟中草药产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全盟中草药材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盟中草药材生产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中草药材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建设工作。
二是出台对农民进行规范化中草药种植的补贴政策,提高农民开展中草药种植的积极性。
三是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信贷力度,支持中草药材产业发展,逐步形成财政扶持、银行贷款、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的中草药材产业发展体系。
四是逐步建立起中草药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提升中草药种植业的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