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盟委、行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有力促进了我盟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当前我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建立。
2013年3月28日,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内政办发〔2013〕27号)。2011年11月9日,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11]129号),提出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和建材工业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培育100户国家级和100户自治区级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管理办法》(内财工[2013]622号),用于支持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企业的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2012年7月,盟行署调整了全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由盟长任组长、常务副盟任副组长,31个部门为成员的全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为明显成效。近年来,我盟围绕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努力引导企业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促使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断降低,有许多企业甚至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2013年1—8月,全盟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1.04吨标煤,同比下降11.51%。截至目前,已拆除锡林浩特大陆特种水泥有限公司两座年产30万吨水泥机立窑,拆除苏尼特右旗四海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一台6300KVA矿热炉,关停苏尼特碱业有限公司一条5万吨烧碱生产线和一条10万吨元明粉生产线。 2013年,我盟共有5户企业列入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生产线)计划,其中水泥100万吨,年供热30万平方米锅炉及其附属设施等5个落后产能项目
(三)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迈出实质步伐。
1、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和绿色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重点围绕热电、褐煤提质、热电锗联产、生物制品深加工等几个方面打造褐煤—煤化工产业链、褐煤—电—热—生物制品深加工产业链、褐煤—电—热—锗制品—光伏产品产业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等多条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截至8月末,园区入驻企业89户,完成工业产值63.1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7.73亿元。
2、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白音华工业园区合理规划循环经济产业链,主要产业链有:“煤—电—煤化工—建材”;“煤矸石—电—建材”;“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合金产业链”;“萤石采矿—萤石浮选—氟化氢—氟化氢下游产业链”等。截至8月末,园区入驻企业42户,完成工业产值58.87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营业收入75.44亿元,同比增长20.8%。
3、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按照《多伦新型工业化化工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化工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总体构成为:煤化工下游产业链、氟硅化工产业链、煤化工与氟化工相联系的产业链、“三废”综合利用产业链。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主要是围绕大唐国际多伦煤基烯烃项目实施。煤化工下游产业链以两条分支产业链组成。一是甲醇和丙烯的下游产品。另一产业链是以聚丙烯树脂为原料,生产塑料制品,同时发展配套的模具产业。目前,化工区的塑料产业孵化园已入驻15个塑料制品项目和2个模具加工项目,其中华川卓越塑料制品项目于2012年9月进行试生产,全年累计为大唐煤化工生产编织袋67万余条;博达机械模具加工项目主要为上都电厂、多伦煤化工、协鑫煤矿开展零碎机械加工、修配等业务,2012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6万元,上缴各种税费22.5万元;绿通塑料制品项目2012年4月开始筹建,12月初正式投入生产,并产出合格产品,2012年生产塑料提手约3500万个;安伦电力线材生产项目于2012年6月正式投产,生产出的钢芯铝绞线约100吨,并已分别销往黄旗、围场和多伦供电局,实现销售收入约200万元;鑫鑫塑业生产加工项目已完成1栋主体厂房、8间办公室、围墙以及门房的建设,2套PPR管材生产设备安装完成;钰荣塑业项目土建工程已完工,并引进两条生产线设备,正在积极寻求订单;索伦塑业项目建成两栋标准化厂房、1栋办公楼并购进1条塑料模板生产线,于2012年7月进行试生产;金鑫工业园项目于2012年8月试生产出高密度聚乙烯热力管道。华艺工贸、宇恒工贸、吉泰化工、铝塑型材、宏业塑业、蒙联达模具制造、聚隆工贸、众义达工贸、众诚达塑料格栅项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合计完成投资5410万元。
截至8月末,园区入驻企业49户,完成工业产值44.94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营业收入50.83亿元,同比增长61.4%。
4、乌里雅斯太工业区。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是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建设的工业园区之一。目前园区已基本形成三条循环产业链,其中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建材,煤--电--粉煤灰--新型建材,牲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品。入驻园区工业企业和工业重点项目有20余户,其中年产8万吨铅冶炼、广厦热电、年产3000吨仲钨酸铵厂、年产60万吨粉磨站、华通预拌砼站、供水公司、悦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新汇塬饲料加工、年产30万吨特种沥青和22万变电站项目已投入生产或运营,年产10万吨锌冶炼、京能2×500万吨褐煤提质、中能集团200万吨褐煤提质、华锦年产160万吨尿素和100万吨合成氨等项目将陆续建设或生产。另外,2012年入驻园区的7个小项目(新资彩钢钢构生产线项目、岩棉保温材料生产线项目、氧气厂建设项目、环保板式家俱套装门加工厂项目、年产5000吨钢构项目、污水油净化回收项目、明阳成电控开关项目)今年将投入生产。
截至8月末,园区入驻企业34户,完成工业产值45.32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营业收入43.03亿元,同比增长18.3%。
(四)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初步建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企业、工业集聚地区和典型区域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循环经济实践,在不同层面积累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逐步形成五条循环经济产业链:①煤—电—建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围绕上都电厂、蒙能热电和西乌金山电厂等火电企业,加快推进水泥制品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项目建设,电厂和煤化工厂粉煤灰全部实现综合利用。锡市建成3户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蓝旗正蓝旗宏江新型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大型钢板仓10个,年储粉煤灰50余万吨,建设粉煤灰加气混凝砌块和蒸压粉煤灰砖生产厂房,;锡林郭勒盟得力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脱硫石膏年产3500万㎡纸面石膏板;正蓝旗金莲川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技术改造项目,正常运转情况下利用粉煤灰20-30万吨,脱硫石膏2-3万吨,炉渣用5万吨左右;福达建材公司利用脱硫石膏年产500万㎡纸面石膏板。②煤—电—热—硅、锗—太阳能光伏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在建和已投产原煤年生产能力1.86亿吨,建成和已投产火电装机621.6万千瓦, 褐煤提锗年产能达到20吨;③煤—电—煤化工及其下游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大唐多伦煤基烯烃项目已于去年投产,与之关联配套的油品提质、氟化工、模具加工、塑料制品、水泥粉磨站、免烧环保砖、脱硫石膏粉、泡沫玻璃生产等下游项目陆续引进开工建设。④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其废弃物利用产业链。西乌10万吨锌冶炼项目已投产,东乌旗8万吨铅冶炼于2012年11月投入试运行。东乌锡林矿业、西乌玉龙矿业尾矿复选综合利用项目投产。⑤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生物制品及其废弃物利用产业链。目前,全盟年加工牲畜800万羊单位以上,利用牲畜骨血脏器综合开发生物型医用植入材料、肽系列产品等生物保健饮料和化妆护理制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
(五)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矿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在过去,多是依山坡、沟渠堆弃和排放,严重污染大气层、地表土壤及地下水体,给我盟环境保护造成很大压力。近年来,各级政府和企业越来越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狠抓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粉煤灰利用方面,主要通过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加以转化利用,特别是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项目见效快、技术成熟。目前,全盟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的企业8户,年利用粉煤灰100万吨以上。
二、存在问题
我盟循环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产业链条不长。近年来,我盟循环经济虽然得到一定发展,建立了一些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但多是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产业链条较短,社会层面的大循环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二)资金短缺。我盟大部分企业实力较弱,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能耗,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有的企业虽然引进了比较先进的循环技术和设备,但后续生产资金普遍紧缺,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建议
根据我盟能源、资源情况,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循环型产业链接为纽带,以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为支撑,逐步完善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调节,企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保障措施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和运行机制,确保实现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把发展循环经济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办法,将主要的指标评价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考核体系。出台我盟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二)建立适合我盟实际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体系。相关部门和各旗县区要努力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工作。围绕煤炭、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业,从园区内现有企业的资源、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等状况入手,引进关键链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继续认真贯彻好、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已出台的有关循环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等优惠政策。加大盟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建议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各旗县区也要根据各自实际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的资源综合利用、节水工材、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补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公众逐步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变成自觉行为;使企业树立循环经济观念、按循环经济的思路上项目、经营企业。(联系电话:821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