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盟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 产业集群现象概述 产业集群是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集中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通常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集中性,即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发展一个优势产业,而这个优势产业在全行业的市场份额和本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二是合作性,即通过市场竞争作用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三是地域性,即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与一个地区的特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使不同企业可以分享公共基础,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第二,产业集群的空间聚集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第三,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促进知识、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需经历分散办企业、集中办企业、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高地、形成地区品牌到形成虚拟市场等阶段。但也并不意味着只可逐步自发形成,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方式,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有意识的规划引导来形成。 二、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浙江宁波、温州地区(服装行业)、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家电行业)、江苏的环太湖地区(纺织行业)和福建闽东地区(电器、制鞋行业)等。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遍布全国各地,涉及各工业领域,尤其表现在轻纺、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等产业上。 近年来,我区工业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我区积极实施“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围绕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采冶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重点,搞配套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我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盟依托资源、区位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1、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1)肉食品加工。在做大做强草原伊盛肉业公司、小肥羊肉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培育了肠衣加工、肥料生产、生物制药、保健品研发等企业,2006年共有企业170户,全年累计加工量为903万羊单位,实现现价产值27亿元,上缴税金2300万元,从业人员近万人。预计到2010年肉食品加工产业将实现产值50亿元,带动相关中小企业300家。(2)绒毛加工。2006年共有企业50家,年加工洗净毛6200吨、无毛绒660吨,实现现价产值7.3亿元,上缴税金1500万元,从业人员1000多人。目前国家调整产业政策,不在原料地生产的绒毛皮张加工企业,不再享受增殖税抵扣政策,河北清河等地企业已开始向外转移,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主动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落户我盟。预计到2010年绒毛加工产业将实现产值25亿元,带动相关中小企业110户,并在纺织服饰业上实现大的突破。(3)乳制品加工。2006年共有企业12户,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具一定规模,年加工液态乳5万吨、奶粉1400吨,实现现价产值2.3亿元,上缴税金340万元。在生产各种乳制食品的基础上,正在研发乳清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预计到2010年乳制品加工产业将实现产值10亿元,企业户数达到50户。 2、以镶黄旗为中心的石材加工产业集群。2006年共有企业40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晨春实业公司、利永矿业公司等,年加工板材342.6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7亿元,上缴税金3300万元,从业人员700人。预计2010年入驻企业将超过100家,安装锯石机1000台套,年加工板材150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15亿元。从事碑石、艺术装饰品的精深加工企业也将大幅度增加,同时带动服务业、物流业共同发展。 3、以东乌旗、西乌旗为中心的金属矿采选冶炼产业集群。2006年共有企业79户,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兴业集团融冠矿业公司、阿尔哈达铅锌矿冶公司等,年采矿能力达到172万吨,日选矿能力8000吨,实现产值 31.5亿元,上缴税金2.2亿元。目前10万吨铅冶炼、10万吨锌冶炼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到2010年全盟年处理矿石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金属冶炼在建及投产能力将突破50万吨。 4、二连浩特市木材加工产业集群。2006年共有企业17户,规模较大的企业有美克木业、远恒木业等,年木材加工量达到39万立方米,实现产值6亿元,上缴税金110万元,从业人员714人。预计到2010年将实现产值30亿元,年加工木材20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户数将达到近百家。 “十一五”后几年中,在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集群的同时,要着力构筑锡林浩特市、正蓝旗、西乌旗煤电及废弃物利用产业集群,多伦、乌拉盖煤化工及下游产品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化工业强盟。 三、 培育我盟产业集群的工作建议 (一)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 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功能布局,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要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认真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培育“板块经济”。 (二)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硬环境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解决电网通道、交通道路、水利工程等瓶颈制约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环境建设,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一是要有效发挥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秩序,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各类经济主体的合作与竞争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提高产业集群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能力。三是要抓好产业的升级。针对我盟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弱、产业集群处于较低层次的实际,研究制定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吸引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力度,积极协调科研机构与集群内企业的联系,加快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步伐,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 (三)培育产业集群,推进集中发展 一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夯实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基础。围绕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工业园区(基地)建设,以园区(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在为大项目、大企业配套延伸上求出路。要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特色产业搞延伸,依托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引进培育壮大中小企业,使之成为与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外围企业,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走出一条以小补大、以专配套的良性发展道路。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集群形象。突出地区特点,加大激励力度,引导企业增加品牌建设投入,力争每个产业集群都有若干个拥有“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要力争3—5个工业品品牌列入自治区重点培育范围。四是加大人才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围绕锗精深加工、褐煤改性提质等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加大原创性技术开发力度,尽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要针对我盟正在培育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石材加工等产业集群,鼓励重点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实现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共享,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